阅读历史 |

第 75 章 糖厂一日游(捉)(1 / 4)

加入书签

宋明晖差人去南地送信,不一定能联络上他哥哥,随缘。

随信件一起寄出去的,还有江承海给南地镖局兄弟们写的信。

种田养殖,发家致富。该教的教了,这需要时间,等南地有了货物,丰州也有了多余的人才,可以往那边调任。

南地镖局是挂牌经营,分账只限于共同合作的生意。江承海没给他们放银票,想来经营多年,也有些积累。

因听说老三一家,是往南边去了。

江承海在信里提了一句,让帮忙探听探听消息。

两家定不会往来了,爹娘却还跟着老三。

江致微的家书也看得他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放眼皮子底下,当着亲儿子一样养大的,总归有感情。

不知他有没有一同南下,也一并打听打听。

因小鱼决定出去闯闯,江承海跟宋明晖同意了,又不放心,赶着寄信的时候,夫夫俩一起出门,去他们那个糖厂看看情况。

江知与都还没去过,听说这个,也想同去。

他肚子月份大了,腰酸腿肿又嗜睡,出门更少,睡醒就喊闷。

这回跟着父亲和爹爹一起,说了两次不同意,他又是撒娇又是夸夸,把江承海捧得开心了,宋明晖也只好无奈同意。

谢星珩最近忙着带白喜文熟悉江家现有的摊子和经营模式,不能陪同。

他看着一家三口走远,偏过头,看了眼捧着小本本狂记笔记的白喜文,又看看上车前朝他看了两次的江知与。

心中的天秤无限倾斜。

银子是挣不完的,少了今天,店铺也不会倒闭。

还是陪老婆重要。

谢星珩把白喜文扔了,追着马车连喊带叫,挤了上去。

车里坐不下,他把马夫赶走了,在外头赶车。

江承海都不稀得嫌他,也出来坐着,父子俩坐外面赶车吹风。

车厢里,江知与跟爹爹靠坐着,摆一盆冰乘凉。

他听见小谢过来,脸上的笑容就没下来过。

外面江承海问谢星珩:“你说说你,早说不来,临了又要来,来做什么?小鱼跟着我们,你还不放心?”

谢星珩给了肯定答复。

“当然不放心,你跟爹爹成双成对的,小鱼孤零零的,多可怜。”

一家三口,还给他扯出个成双成对。

宋明晖看江知与老想听外面的动静,就把车帘卷起,里外通了,马车跑动带起的风往里灌。

吹在江承海和谢星珩脸上是热的,到车厢里,风先经过冰盆,再吹到人脸上,凉丝丝的。

宋明晖的身体养到现在,好了大半,能吹吹风,没受影响。

江知与跟他们说:“诚哥儿选的地方,靠近云台山,他们还在山里找到了温泉,很小一个泉眼,现在没空挖,说等秋季再挖池子,就着池子,再盖个小房子,把温泉池包进去。”

谢星珩

到温泉很感兴趣:“有几个泉眼啊?多的话,我们一家也去玩。”

江知与不清楚,没详细问。

他有一阵子没见着诚哥儿了。

说起来,徐家叔婶也没催着他成亲了。

他记下这事,决定待会儿问问。

然后又说起糖厂的事。

“诚哥儿还想搭着做些别的,我们之前聊过,他对养药虫、开药田感兴趣,我的意思是,我们俩第一次出来单干,先把一件事做好,再去考虑其他。他同意了,为以后场地好划分,这块儿跟农庄一样,先把厂子往大了划。”

划地出来,先简易分区,以后有计划了,再到相应区域里搞建设。

江承海跟宋明晖看他知道求稳,心里担忧随之降低。

他们其实都看得出来江知与的成长,去年接管农庄时,在家里还害怕紧张,怕自己做不好,出去外面,从衣着打扮开始,就在制造威严感。

今年,他怀着孩子,鲜少出门。做一件事,却不再关注自身。

不计较别人怎样看他,也不再怕办不好。各方面都自信大胆起来,也会看长远发展,做一步看三步。

路上颠簸,马车走得慢,一家人在一起,赶路不急,一路都在闲聊。

宋明晖还问诚哥儿为什么想到要制糖。

江知与说:“他喜欢办实事,镖局又不开了,在家待着,成天处理些家长里短的事,他也不喜欢。”

出来做一番事业,没什么不好。

江知与说完,都惊讶他的脸皮。

他现在说谎,脸都不红了。

那些话固然是真的,但诚哥儿是想挣个功名的。

江知与不知道制糖跟功名有什么关系,先做就是。

制糖厂开起来,他会排除万难,去养药虫、种药草。

他朋友少,徐诚同样。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的交情,这件事,没人能帮忙了。

江承海问的比较实际:“这场子,老徐沾不沾边?”

别看老徐也是疼小哥儿的,心里肯定紧着儿子来。

徐武能生,现在就有三个孩子。三个孩子三张嘴,长大了就是三房家庭,要添置三房聘礼的。

徐武夫夫俩老实巴交,穆彩凤能干,也就管管家务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