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 73 章 我把你放心里(1 / 4)

加入书签

进入五月,县城里的举人家属纷纷着急,来江家拜访谢星珩。

春试在二月上旬,出成绩在三月初。

殿试在三月上旬,出成绩在三月中下旬。

到了五月,半点音讯都没有,很不正常。

春试取中,会有人来报喜。

没有取中,学子会返乡。

更别提殿试了。

殿试取中,更是大喜。

报喜一定有,新科进士们也有探亲假。

哪像今年这样,什么都没有,人也见不着。

丰州还有两个老举人,朱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。

他们都不知情况,几家凑一块儿,没个准信,想着江家在京都有人脉,谢星珩也是举人,就过来问问。

谢星珩不能说实话,他得跟着一起茫然、惊讶,忧心、着急。

“一个都没回来吗?连个信件也没有?”

来的家属们,看他全然不知,心里不免更加急躁。

“没呢,四月里,我们没见着人回来,还说是考上了,高兴得不行。这都五月了……”

谢星珩以常理推断,这批学子不会有事。

排除个别人在时局变动里,维护皇权与父权,对逼宫之行大为不耻,发表了不适合的言论,被当做典型处理,其他书生,应是无碍。

举人再往上考,就能入仕。

新皇继位,还要开恩科,从里面选拔人才。

再者,皇权交替是紧要事,连官员都不是的书生们,哪能排得上号要人费心对付?

各角度来说,他们最多精神受点折磨。

紧张环境之下,不知未来会成什么模样。再有寒窗十多年的信念崩塌——马上就要看见希望的时候,改朝换代了。

能熬过来,于心境上,也大有裨益。

谢星珩安抚他们:“别着急,我看看人手,看能不能调几个人上京一趟,打听打听消息。”

他们听了都是感激,还说要凑盘缠。

顺路的事,谢星珩没要。

安排人上京的事,谢星珩拖延了数日,等百家布筹集齐活,他叫人洗了晒干,一家四口坐一处挑选布块时,就这事儿聊了聊,才落实。

朝局已定,外边的路能正常走一走。

送货、带货不行,太张扬。

他们选定两个人,去京都那头当兽医,叫几个镖师送去。

过去就不着急回来,感觉气氛松了,再动身。

兽医是稀缺人才,半途被截走,也会被当个宝贝疙瘩供起来。问题不大。

此番上京,也会把沿路的联络点激活,将消息带回丰州。

他们不走水路,纯跑马上京,一路轻装出行。

走的这天,县内还有一件很轰动的大事。

李家油坊走水,现任当家的李玉阳被当场抓住。

榨油工们又气又急,怎么也想不到李玉阳竟要放火烧

油坊!

发现及时,只烧了一个库房。

整体损失惨重,烧掉的库房是位于中心区的茶油仓库。

油见了火,烧得猛。

李家早年为这油坊,很是费心,多次修缮,库房之间不为方便为安全,隔开了距离,也做了水缸隔离,仓库沿着墙根,都是灌满水的大水缸。

李玉阳做事太绝,放火之前,先把水缸砸了。

要不是动静大,还发现不了。

而火势控制及时的原因,令人沉默。

李家发不出工钱,说好了给榨油工分红,条例也迟迟没定下。

先前江家挖人,他们还有后路。李家提分红,他们都稳了心思。

结果李家不分红,江家也不挖人了。

他们想要少亏一点,你偷一点油,我偷一点油。

互相帮忙掩护,都干了坏事,谁都别想跑。

都在油坊干活,知道规矩,越靠里边的,越是难拿,也就越方便动手脚。

一坛子水,换一坛子油,也就忙活了十天。

起初只有几个人偷油,后来人数每日倍增——大家都拿了,他不拿,不就亏了?

李家发不出工钱,这是他们应得的!

谁成想,因李玉阳这一把火,把藏在暗处的脏事都烧出来了。

油坊里放火,其心可诛。

事情惊动了孙知县,当天就来官差抓人。

李玉阳连月劳心,求路无门。

他想把油坊送给孙知县,不便宜江家,也能给李家一点喘息时间。结果孙知县家把他轰出来了。

看那阵仗,他们对贿赂的事非常震怒。

商户家,少有不怕官的。

李家才送走一个贪得无厌的常知县,更是明白官员对商户的压制有多厉害。

常知县贪财,有钱万事好说。

孙知县不要钱,那只剩下要命了。

李玉阳冥思苦想,也用上了老李头的人脉和老脸,四处上门,找一个愿意出一笔银子,助李家渡过眼下难关的人。

有心帮忙的,力不足。

有力帮忙的,没那个胆子。

他们犯不上为了半死不活的李家,去跟要重回顶峰的江家对着干。

江家的势头太猛,生意路子野,看着挣不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