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 68 章(1 / 14)

加入书签

四年后。

“孟老师,再见。”

说话的是一个中年女人,她跟着孩子的称呼喊。

经朋友介绍,她聘请这位孟老师过来当家教,她听说,朋友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,于是对他很客气。

十一月底,温度不是太低,不过乌云压下来,漫天阴晦。

女人吩咐保姆:“给孟老师拿把伞,送他去外面。”

“谢谢。”孟泽转身。

保姆亦步亦趋跟在他后面,到门口,弯着腰送他:“孟老师,再见。”

这一片是富人区,一座小岛,不通地铁,公车线路少,黄昏时分,路上行人只他一个。

他不疾不徐,也不担心自己要错过公车,慢条斯理,一路赏景。

他无聊时,喜欢听时间的声音。

“滴答”,“滴答”。

外公家的老旧时钟,数着日子,数着日出,数着日落,数着春夏秋冬,数了一年又一年。

除了电池没电,沉默半天,其他时间,秒钟摇着尾巴:“滴答。”

孟泽自己还没长几岁,却来给中学生当家教。

凭着一张名校的录取通知书,他在富人的朋友圈炙手可热。

他有规矩。

成绩中等的不教,他只教差生。

家长都不知道,请他过来是表示自己的孩子太笨,或者还有进步的希望。

孟泽把长柄伞当拐杖,借力行走。

一个拄着真拐杖的老人蹒跚而来,见到孟泽,他拄拐杖的那一只手格外用力,步子加快。

“你好。”说着,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纸,“能不能帮我看一看这上边的地址是哪一幢楼?”

这边都是晚清时期的洋楼,有的自己挂了名号,老人见孟泽没有第一时间开口,又说:“我以前都是坐车去,今天出来散步,绕来绕去,迷路了。”

老人要去的这里,正是孟泽刚刚出来的那一幢楼。

孟泽:“沿着林道一直走,左拐再右拐。”

老人眉开眼笑,转身走两步,突然想起来,自己曾经见过这人,似乎是……

“你是孟老师吧?”老人连连夸赞,“有学识,人品好,我孙子说,你是大学生?希望我孙子和你一样,考上理想学校。”

显然这位老人不清楚状况,误以为叫“老师”的一定是高学历。

孟泽向前慢慢走,他坐到公交站的休息椅,他想要摸烟。

想起老人那句“大学生”,他的手顿住,转而从另一个口袋拿出一片口香糖,拆开包装纸,含在嘴里。

当年,孟泽收到录取通知书。

王南岳不放心,打电话提醒:“你父亲未来几年在哪里过,全看你的选择。”

孟泽把录取通知书放在角落,不拆封,落灰了。

第一个发现孟泽没有上大学的人,是龙正初,他很敏锐:“孟泽,你是不是

闯了什么祸?”

没事。

⒕本作者这碗粥提醒您最全的《雪媚娘》尽在[],域名[(

“你肯定有事,我们好歹当过三年的邻居,是同学,是竞争对手,你瞒不了我。”

“不读了。”给三个字已经是孟泽最大的友好。

龙正初恨铁不成钢:“你这半死不活的性格,什么时候能改一改?”

孟家父母得知儿子没有去大学报到,问他原因。

他不说。

孟父要安排儿子去复读。

孟泽拒绝。

孟父一股子气直往脑上冲:“我和你妈之间,和你无关,你不要闹情绪,虽然我和她离婚,可你还是我们两个人的儿子。”

孟泽只说:“爸,我已经决定了。”

孟父问:“为什么?”

没有原因。

孟父气不打一处来,直嚷嚷儿子不听管教。

过几天,孟父又说:“孟泽,我这边有点麻烦,之后的生活费可能要缩减。”

孟泽见过王南岳那天的档案袋,父亲的事数额较大,真的追究起来,没有好果子吃:“爸,如果你在工作上有什么纰漏,尽早修正。”

“知道了,你自己照顾好自己。”孟父没有再提复读的事。

孟母和姓黄的住在一起,她劝不了儿子,一气之下,断了他的生活费。

每一个人都对孟泽放弃学业一事表示震惊,愤怒,刘老师、杨嫚,甚至高校的招生办都来问过。

孟泽都是三个字:“不读了。”谁也奈何不了他。

李明澜的手机号被注销了。

孟泽以前听到的是:“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。”听习惯了,时不时就要听一听这把机械音。

后来换了另一句:“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。”他的听觉神经总是放大这把声音。

夜深人静时,孟泽躺在床上,将李明澜这个人翻来覆去的想,也许不是李明澜不要孩子。

她那么傻的人,揣着肚子里的一块肉不肯放的。

想到这里,孟泽猛然坐起来。

很奇怪,他的肋骨处近来常常疼痛,他以为是风湿。

毕竟南方比北方潮。

天高气爽时,那一块骨也疼,有时喘不过气,他就得想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