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48.长明 灯长明,魂归处。(2 / 4)

加入书签

兄,三妹…】

下一页还是:【梁昇,忠勇伯府庶二子次子,性笃实,苦练功夫,已与祖父分府令过,家中……】

一页页翻过去。

姜瑶心中已有些了然。

“姜娘子,这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,事先还让二郎调查过,俱是身家简单、家风清正之辈,儿郎也算得努力上进,性格敦厚。”

“你且挑一挑,明日法会上,一齐相看了。”

姜瑶:……

果然是相亲。

不得不承认,对她一介寄住国公府的孤女,长公主这一番绸缪,已算得苦心孤诣了。

若非有大乱,她怕是也愿意。

有北梁公府照料,选的又是低门,只不强求爱,以她性子和身份,必定能过得很好。

可惜,她得待在国公府,以便在大乱来时,跟着长公主一块出逃。

姜瑶打定主意,明日必是要将这相亲搅黄了,面上却还是盈盈一笑,说了句:“多谢夫人。”

甫一抬眸,却对上楚昭的眼睛。

那眼如墨玉幽邃,不等她明白他眸中含义,楚昭已转过身去,对着长公主拱手:“母亲,无事我便出去了。”

“去吧。”

长公主挥挥手。

楚昭躬了躬身退下,经过她时,姜瑶就听“嗤”的一声,很轻的一声,也不知自己是不是听错了。

抬头,却什么都没看到,只见楚昭已经过她,白楮纱摆轻轻飘落。

她便又低了头。

长公主看着这一幕,心一跳,旋即又似漫不经心道:“不过,若你觉得这等低门不满意,倒也可考虑考虑鲁侍郎府。”

鲁侍郎?

鲁莲家?

若姜瑶没记错的话…

鲁侍郎,户部侍郎,掌一国之钱粮,民生赋税,兵粮调拨,全在他手。

若非如此,鲁莲又哪来的富贵滔天,帮助王清玄摆平那许多事。

姜瑶心中清楚,便她被认作国公府义女,也攀不上这样的婚事。

更何况……

掌兵的要是和掌粮的搅在一起…

姜瑶心中一凛,忙伏身跪了,坚决道:“夫人明鉴,阿瑶不愿嫁。”

“哦?”长公主稀奇,原以为她这简单脑瓜听到此提议,必定要高兴得跳起来了,却听到她不愿嫁。

长公主不由好奇地问:“为何?是门第低了,还是鲁郎君不够俊?”

姜瑶:……

她苦了脸,直起身,道:“高门大户,非姜瑶所想。”

她认真道:“再者,鲁家儿郎辱我,可见其禀赋不好,府中教养亦差,我姜瑶不愿嫁入这样的人家。”

长公主眸色不由柔和了些。

她轻叹一口气:“你脑子近来倒是清楚。”

“罢了,起来吧,小姑娘家家的,何必总跪。”

连着语声,也柔了下来:“你不必担忧,有我国公府在,必不能叫鲁家小儿郎欺辱了你。”

之后,便叫了斋饭。

大慈恩寺的斋饭,是全长安都出了名的,为着这斋饭,平日甚至有勋贵特地过来上一炷香。

姜瑶吃得一本满足。

男客的斋饭,是摆在庭院中的。

头顶葡萄藤,旁边廊轩,穿着灰衣的知客僧端了托盘,陆陆续续进来,不一会儿便摆了一大桌。

春五月,天已热。

这时节就算摆在外,菜一时也不会凉。

二郎君、三郎君、小四郎君在庭院里,吃着斋饭,喝着清风楼梨花酿,出乎姜瑶预料的是,大郎君上值一天,竟也来了。

行色匆匆,进里屋敬长公主一杯茶,而后,便换了便衣,去外间庭院和兄弟们喝酒。

只这酒也未多饮,酒气醺醺然间,一群人便合到一处,敛容肃目地出了院子,往大慈恩寺的后山去。

大慈恩寺不愧为皇家寺院,委实是大,一路过去穿花拂柳,到得最后靠近山脉、占地约百亩的二层楼阁,便停了下来。

知客僧停住,上前替众人开了门。

姜瑶还没进去,便被震住了。

但见那古色古香、雕楼画壁里,满目是佛陀,而佛陀前,一盏又一盏的灯密密麻麻点着。

一眼看去,恍若满天繁星。

长公主率先进去。

此时,她亦换下那雍容的桃色金丝长裙,而换作一件素白娟长裙,髻边只簪了一朵白色宫花,形容缟素地进去。

其余人亦如此,并不穿那繁华容锦。

姜瑶这才明白,楚昭为何之前换那白袍。

不过,她也早换了那翠色藤纹大袖衫,身上亦素,这般跨过门槛去。

国公府的长明灯,点在了长明殿最里。

姜瑶随着众人,走了好一段时间才到。

这地方真是大,灯盏多得几乎晃花人眼,每隔几处,便有灰衣僧在蒲团上打坐念经,姜瑶那颗心,渐渐便也静下来。

她明明不算信,可到这地方,竟隐约也有种肃穆感。

等到地方,长公主站定。

她居中。

四位儿郎在后,姜瑶和小姜芝在最后,

几人站定,诵经的灰衣僧一人给了一炷香,而那位属于北梁公府的地方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