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42.俗气(2 / 4)

加入书签

地看着楚昭一路行事,看他领了人测土地、置水缸…

一个个储水大缸顺着沿河大街,一路铺开过去,像一副勃勃的长安民生画卷。

不过姜瑶也没跟多久,等走了会,小四郎君便嫌无聊了,拉着她就要去平时习惯去的瓦肆玩。

姜瑶离去时,还是回望了眼,她眸光留在楚昭那微微垂落的手背。

玄色甲片未盖住的手背上,那儿有一道蹭伤。

很长的一道。

他似未注意,仍低了身,拉着一道长长的软尺令周围人将缸摆正。

小四郎君扯扯她袖子,道:“瑶姐姐,别看了啦,这有什么好看的?每年这时候都要摆许多缸的,你不如与我去看我的大将军!我的大将军可厉害了,谁家的都比不过…”

姜瑶回了句“哦”,提起裙摆上了车。

……

姜瑶一走,原来还安静干活的羽林郎们忍不住“嚯”了声,一下子热闹起来。

一人揩揩额头的汗:“方才那小娘子在,我都紧张死了。”

另一人瞥他一眼:“要你紧张何事?人家是来陪郎将的!”

揩汗的那人忙道:“天地良心!我哪儿想!”

说着,他偷摸着瞧了眼前面正专心丈量土地的昭郎将,见他没注意,又道:“你方才见没?郎将唰一下就过去了,啧啧,那英雄救美的架势——”

“快闭嘴吧!”旁边人都急眼了,“莫让郎将听到,否则,你我今日都没好果子吃。”

“不说就不说。”

这人悻悻,却又忍不住想起上回。

长安夜未眠,他们羽林郎也被点了两队,连夜出城搜捕,大半夜的,火烧连庄,郎将领着那一身红嫁衣的新娘出庄…

想来,都觉热血澎湃。

“说起来,这鹊儿桥可真灵验,瞧!咱郎将和那小娘子可是在鹊儿桥相会的…”他嘴里嘟囔。

旁边那人听了,却十分不以为然:“这可不对,若说有缘,那王娘子可也在。”

“王娘子怎能与那姜娘子相比!”

“如何比不得?王娘子出身高门,容貌雅致,才学品性样样过人,如何比不得?”

一时间竟吵闹起来,忽而一道如泠玉般的声音自两人身后响起:“你们很闲?”

两人登时一个激灵,忙诞着脸转身,笑:“不闲不闲!郎君,我等十分忙碌!”

楚昭却只是看着手底下这两个素来就比较跳脱的郎卫,慢悠悠道:“我看你二人却是很闲。”

他道:“既很闲,便去将水缸都挑满了。记住,不要这骊湖的水,我要城外十里坡那的曲江池水。”

“郎将!”

两人哀嚎。

楚昭这时却已经走远了。

他扯了扯玄甲,只觉得胸口与后背被锁子甲闷得慌,正要撤手,却顿住了。

楚昭的目光落在胸口,而后,伸手,自那琐碎的甲片里扯出一根长长的发丝。

发丝已断裂,浓黑,却隐隐透着股淡淡的玫瑰香气。

那玫瑰香含苦。

楚昭凝视着那发丝,竟鬼使神差地将那发丝用怀中帕子包了,等反应过来,面色便有些不好。

转身便将那帕子一抖,看着那截断发飘入空中,旖旖旎旎地掉到了一旁的骊湖里。

骊湖水悠悠。

楚昭面色这才好了些。

……

姜瑶回到国公府时,天已经晚了。

一轮金乌西落,国公府的各处开始挂起灯笼。

她顺着游廊,带着小四郎君先去回了满春堂。

满春堂内,长公主却不在,说是去了偏屋礼佛,姜瑶久等不至,被肖嬷嬷劝回了秋桐院。

秋桐院内,小姜芝撅了嘴在院子里等她。

近来,小姜芝在她面前大胆了些,不再如从前总压着自己,对着她也敢不高兴了,此时见姜瑶进来,竟然装作没看见她,转过头,大大哼了声。

姜瑶却没搭理她,只是走到内室的床边。

她在拔步床床头的箱柜里找了会,才在最里面找到一只白瓷小罐,罐上一支冷梅。

姜瑶将小罐放到了荷包里。

出内室,发觉小姜芝那腮帮子更鼓了,忍不住捏捏。

小姜芝被她一捏,竟“咯咯咯”笑起来。

“阿姐,阿姐…”

过了会,似才想起自己在生气,又撇过头去,哼了声。

哼完,还偷偷看她一眼。

姜瑶被她这样逗得心中发笑,柔声细语问:“小阿芝告诉姐姐,为什么生气呀?”

小姜芝就在等她这话,立马又“哼”,双手环胸:“阿姐出去,带那个坏哥哥,却不带我!”

“啊。”

姜瑶委实没想起来。

她对这个身份还没适应良好。

何况,她心里总有种顾虑,怕小姜芝出府会不见。

可看小姜芝有些发红的眼眶,又觉她可能确实觉得委屈了。

正要解释,小姜芝却忽然又道:“算了,阿姐。”

她伸手,用那胖乎乎的小手摸摸姜瑶的脸,又摸摸她的眼睛,声音很奶,语气却很成熟。

“阿姐在阿芝面前,永远不要强迫自己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